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,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,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,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,亚洲黑人巨大videos

古詩 > 詩人介紹
詩詞工具全集 查詩詞 查詩人
蕭衍 xiāo yǎn
梁高祖武皇帝蕭衍(464年-549年),字叔達,小字練兒。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(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(zhèn))人。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(quán)的建立者。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,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。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,封臨湘縣侯,官至丹陽尹知事,母張尚柔。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,南齊中興二年(502年),齊和帝被迫“禪位”于蕭衍,南梁建立。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,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。在位頗有政績,在位晚年爆發(fā)“侯景之亂”,都城陷落,被侯景囚禁,死于臺城,享年八十六歲,葬于修陵,謚為武帝,廟號高祖。
本名: 蕭衍
別稱: 梁武帝、梁高祖、練兒
字號: 字叔達
所處時代: 南北朝
民族族群: 漢族
出生地: 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
出生時間: 464年
去世時間: 549年6月12日
主要作品: 莫愁歌,東飛伯勞歌,子夜四時歌秋歌四,子夜四時歌秋歌三,子夜四時歌春歌四
主要成就: 建立南梁,革除弊政,鐘離大捷
關(guān)于蕭衍的介紹

人物生平

歷史評價

郭祚:“蕭衍狂狡,擅斷川瀆,役苦人勞,危亡已兆?!?高歡:“江東復(fù)有一吳翁蕭衍,專事衣冠禮樂,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?!?姚察:“齊季告終,君臨昏虐,天棄神怒,眾叛親離。高祖英武睿哲,義起樊、鄧,仗旗建號,濡足救焚,總蒼兕之師,翼龍豹之陣,云驤雷駭,剪暴夷兇,萬邦樂推,三靈改卜。于是御鳳歷,握龍圖,辟四門,弘招賢之路,納十亂,引諒直之<矢見>。興文學(xué),修郊祀,治五禮,定六律,四聰既達,萬機斯理,治定功成,遠安邇肅。加以天祥地瑞,無絕歲時。征賦所及之鄉(xiāng),文軌傍通之地,南超萬里,西拓五千。其中瑰財重寶,千夫百族,莫不充牣王府,蹶角闕庭。三四十年,斯為盛矣。自魏、晉以降,未或有焉。及乎耄年,委事群幸。然朱異之徒,作威作福,挾朋樹黨,政以賄成,服冕乘軒,由其掌握,是以朝經(jīng)混亂,賞罰無章?!∪说篱L’,抑此之謂也。賈誼有云‘可為慟哭者矣’。遂使滔天羯寇,承間掩襲,鷲羽流王屋,金契辱乘輿,涂炭黎元,黍離宮室。嗚呼!天道何其酷焉。雖歷數(shù)斯窮,蓋亦人事然也?!?魏徵:“布澤施仁,悅近來遠,開蕩蕩王道,革靡靡商欲,大修文學(xué),盛飾禮容,鼓扇玄風(fēng),闡揚儒業(yè),介胄仁義,折沖樽俎,聲振寰區(qū),澤周遐裔,干戈載戢,凡數(shù)十年,濟濟焉,洋洋焉,魏晉以來,未有若斯之盛也。”不過武帝并非沒有缺點,魏徵亦曾不客氣的批評道:“慕名好事,崇尚浮華,抑揚孔墨,流連釋老,或終夜不寐,日旰不食,非弘道以利物,唯飾智以驚愚,且心未遣榮,虛廁蒼頭之位。高談脫屣,終戀黃屋之尊?!?朱敬則:“梁高祖聰明文思,寬厚通博,生而神異,動多奇怪,此天表也。永元之初,群賢受命,竭懷輔正,盡力康衢。細隙未開,纖塵不動,而雄圖英算,孤識獨見?!?李德裕:“世人疑梁武建佛剎三百余所,而國破家亡,殘禍甚酷,以為釋氏之力,不能拯其顛危。余以為不然也。釋氏有六波羅密,檀風(fēng)密羅是其一也。又曰:‘難舍能舍,大者頭目肢體,其次國城妻子,此所謂難舍也?!鄧L深求此理,本不戒其不貪,能自微不有其寶,必不操人所寶,與老氏之無欲知足,司城之不貪為寶,其義一也。庸夫謂之作福,斯為妄矣。而梁武所建佛剎,未嘗自損一毫,或出自有司,或厚斂氓俗。竭經(jīng)國之費,破生人之產(chǎn),勞役不止,杼柚其空,閏位偏方,不堪其弊,以此徼福,不其悖哉!此梁武所以不免也?!?杜牧:“梁武帝明智勇武,創(chuàng)為梁國者,舍身為僧奴,至國滅餓死不聞悟,況下輩固惑之?!?歐陽修:“梁蕭氏興于江左,實有功在民,厥終無大惡。” 蘇轍:“老、佛之道,與吾道同,而欲絕之;老、佛之教,與吾教異,而欲行之;皆失之矣。秦姚興區(qū)區(qū)一隅,招延緇素,譯經(jīng)談妙,至者凡數(shù)千人,而姚氏之亡,曾不旋踵。梁武繼之,江南佛事,前世所未嘗見,至舍身為奴隸,郊廟之祭,不薦毛血,父子皆陷于侯景,而國隨以亡。議者觀秦、梁之敗,則以佛法為不足賴矣?!?郝經(jīng):“梁武帝以妖夢之故,思中原牧伯之朝,卒自貽侯景之禍。只為揭其本根,而以之召亂?!?王夫之:“梁氏享國五十年,天下且小康焉。” 康熙帝:“昔梁武帝亦創(chuàng)業(yè)英雄,后至耄年,為侯景所逼,遂有臺城之禍。” 錢穆:“獨有一蕭衍老翁,儉過漢文,勤如王莽,可謂南朝一令主。” 毛澤東:“蕭衍善攝生,食不過量,中年以后不近女人。然予智自雄,小人日進,良佐自遠,以至滅亡,不亦宜乎。”“專聽生奸,獨任成亂’,梁武有焉?!?/p>

文藝成就

軼事典故

史書記載

《梁書·本紀第一·武帝上》 《梁書·本紀第二·武帝中》 《梁書·本紀第三·武帝下》

家族成員

生平

少年英才在血緣上來看,蕭衍和南齊皇室關(guān)系很密切。他的父親蕭順之就是齊高帝的族弟,曾經(jīng)做過侍中、衛(wèi)尉等高官。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后代。 蕭衍后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勛,并最終建立梁朝,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。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,而且喜歡讀書,是個博學(xué)多才的少年,尤其在文學(xué)方面很有天賦。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,被稱為“竟陵八友”,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、謝朓、范云等。沈約是知名文學(xué)家、史學(xué)家,著有《宋書》、《齊紀》等書,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。不過,這八個人當中,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。 在隋煬帝正式創(chuàng)立科舉制度之前,中國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,所以,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。而且在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時期,更注重門第觀念,不是名家大族的人,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難的。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,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(wèi)將軍王儉手下。果然,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,言談舉止也很出眾,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。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,和同事以及上司關(guān)系融洽,不久又提升為隨王的參軍。后來因為父親去世,他回去守喪三年,然后復(fù)官,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。

襄助蕭鸞永明十一年(公元493年),齊武帝病重,當時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擁立竟陵王蕭子良,以便控制朝政。后來事情敗露,王融下獄被賜死。王融的計劃和結(jié)局,蕭衍原來就已經(jīng)推算出來了,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對他異常敬佩。齊武帝去世后,皇太孫蕭昭業(yè)即位為帝,只知享樂,不理政務(wù),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。掌權(quán)的大臣蕭鸞決定把他廢掉。在和蕭衍他們商議時,蕭衍表示反對,他說:“廢立皇帝是大事,不能輕率從事,現(xiàn)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的反對。”蕭鸞則說:“現(xiàn)在的眾王沒什么才能,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?zhèn)?,而且占?jù)荊州。如果把他召回來,就萬事大吉了。但怎么才能讓他回來呢?” 蕭衍說:“這個隨王其實徒有虛名,并無什么真才干。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,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個,這兩個也是無能之輩,貪圖金錢富貴,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,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。沒有了左膀右臂,那個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?!?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,于是照他們商議的執(zhí)行。蕭鸞廢殺蕭昭業(yè),擁立蕭昭文,自己掌握朝政大權(quán)。三個月之后,蕭鸞廢掉蕭昭文,自己做了皇帝,這就是齊明帝。蕭鸞做皇帝之后,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,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,后來又升為黃門侍郎。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。

力退北魏在蕭衍輔佐蕭鸞做皇帝的第二年,北魏的孝文帝率領(lǐng)三十萬軍隊親自進攻南朝的齊,沿淮河向東攻打鐘離。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(wèi)將軍崔慧景、寧朔將軍裴叔業(yè)領(lǐng)兵迎戰(zhàn)。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后,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(lǐng)兵救援。 王廣之領(lǐng)兵進到離義陽百里之外時,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,于是畏縮不前。蕭衍則請求充當先鋒,和北魏軍隊交戰(zhàn)。王廣之于是派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,進兵義陽。 蕭衍帶領(lǐng)軍隊連夜抄小路趕到了距離北魏軍只有幾里地的賢首山,然后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。等到天一亮,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后,以為重兵已經(jīng)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,于是士氣大增,馬上集合軍隊出城攻擊北魏軍,同時順風(fēng)放火。這邊的蕭衍也趁機夾攻北魏軍,蕭衍親自上陣,搖旗擂鼓助威,齊軍士氣高昂,個個奮勇殺敵。北魏軍在齊軍前后夾擊下,潰不成軍,只好退卻。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(zhàn)役的勝利。蕭衍也因戰(zhàn)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。

雍州戰(zhàn)敗公元487年的秋天,北魏軍再次南下,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,前鋒直逼雍州,即當前的湖北襄樊市。齊明帝蕭鸞趕忙派蕭衍、左軍司馬張稷、度支尚書崔慧景領(lǐng)兵增援雍州。第二年的三月,蕭衍和崔慧景領(lǐng)兵與北魏軍作戰(zhàn),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。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,就對崔慧景說:“我們遠道征戰(zhàn),本來就很疲憊,需要休整,現(xiàn)在又遇到強敵圍困。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,肯定會發(fā)生兵變。為防萬一,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(wěn),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?!贝藁劬半m然心中憂慮膽怯,但表面上卻假裝鎮(zhèn)靜:“北方軍隊都喜歡游動作戰(zhàn),他們不會夜里攻城的,不久自然會退兵的?!睕]想到魏軍越來越多,沒有退卻的跡象。原來還表現(xiàn)得很鎮(zhèn)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,沒有和蕭衍商議,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。其他各部見統(tǒng)帥溜了,也紛紛逃散。蕭衍無法控制局面,只好邊戰(zhàn)邊退。過一道溝時,軍隊自相踐踏,再加上北魏軍在后邊射箭攻擊,齊兵死傷慘重。最后,蕭衍退到了樊城,才得以站穩(wěn)腳跟。這次戰(zhàn)敗后,齊明帝沒有責怪蕭衍,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(wù),任雍州刺史。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(jù)地,這為他勢力的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(chǔ),成為他日后爭奪齊政權(quán)的資本。

謀誅東昏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,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,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。東昏侯治國無術(shù),卻很殘忍,做皇帝后殺掉了很多大臣,對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,妄加殺戮。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。在東昏侯冤殺軍功大臣、蕭衍的兄長蕭懿后,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東昏侯。眾人非常贊同,蕭衍于是大力招兵,準備和東昏侯決戰(zhàn),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,馬上千匹,戰(zhàn)船三千艘。 為了增加號召力,蕭衍聯(lián)合了南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,后來南康王在江陵即位,這就是齊和帝。他們共同和東昏侯爭奪齊的政權(quán)。最后,蕭衍領(lǐng)兵到達了建康城下,和守軍激戰(zhàn),攻下了外城,將齊宮城團團圍住。在國難之際,齊內(nèi)部仍有奸臣進讒言,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,慫恿東昏侯大開殺戒。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,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,表示心跡。王珍國和其他大臣,帶兵夜入皇宮,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、歌舞不斷的東昏侯。然后將他的頭顱送出,獻給蕭衍。蕭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,派兵四處征討,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。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,消滅了東昏侯,立下了赫赫戰(zhàn)功,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,掌管中外軍國大事,還享有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,贊拜不名的殊榮。

代齊建梁蕭衍雖然大權(quán)在握,也想廢和帝自己做皇帝,但他并沒有急于求成,而是靜待時機。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,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,第一次時蕭衍裝糊涂,推辭過去了。第二次提起時,蕭衍猶豫片刻,說了句“讓我想想再說吧”。后來就答應(yīng)了。沈約又告知了范云,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,蕭衍知道后,很高興。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,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,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后。范云知道后很著急,又找到蕭衍,說明利害,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,免得夜長夢多。 范云和沈約寫信給和帝的中領(lǐng)軍夏侯祥,要他逼迫和帝禪讓帝位給蕭衍。同時,蕭衍的弟弟、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“行中水,為天子”,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。等和帝的禪讓詔書送到后,蕭衍又假裝謙讓。于是,范云帶領(lǐng)眾臣117人,再次上書稱臣,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。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,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,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,在公元502年的農(nóng)歷四月,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,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 建立大梁帝國。 然后,蕭衍派人給和帝送去生金,逼其吞金自盡。和帝死后,蕭衍說他暴病而死,謚為和帝。又按照皇帝的規(guī)格舉行喪禮,將他葬在恭安陵。

顯著政績蕭衍做皇帝之后,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。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(xùn),自己很勤于政務(wù),而且不分春夏秋冬,總是五更天起床,批改公文奏章,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。他為了廣泛地納諫,聽取眾人意見,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,下令在門前設(shè)立兩個盒子(當時叫函),一個是謗木函,一個是肺石函。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,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,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,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。如果是一般的百姓,想要給國家提什么批評或建議,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。蕭衍的節(jié)儉也是出了名的,史書上說他“一冠三年,一被二年”,他不講究吃穿,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,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,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,太忙的時候,就喝點粥充饑。在這方面,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。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,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,經(jīng)常親自召見他們,訓(xùn)導(dǎo)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,清正廉明。為了推行他的思想,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,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,可以升遷到大縣里做縣令。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。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后,梁的統(tǒng)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。

猜疑心重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,蕭衍也是猜疑心重,忌憚開國元勛。在功臣當中,應(yīng)該是范云和沈約的功勞最大,謀劃、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。但蕭衍并沒有重用他們。建國開始時范云就病逝了,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,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,反過來,蕭衍還經(jīng)常斥責沈約,后來,沈約也病死了。蕭衍對功臣吝嗇,但是對于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,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。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,反而讓他備受刺激,這是他以后當和尚的主要原因。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,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。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,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,妄加縱容。蕭宏也不知恩,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。最后,竟和自己的侄女,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私通,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,結(jié)果派人刺殺蕭衍時,事情敗露,刺客被抓,最后處死。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,也沒臉再見父親,于是自盡。蕭衍沒有怪罪蕭宏。后來蕭宏得病而死。蕭綜是蕭衍的次子,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,跟了蕭衍后,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,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。蕭綜并沒有受歧視,蕭衍封他為王,還做將軍。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后,由于對蕭衍的怨恨,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。從此,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,和蕭衍更為疏遠了。后來,梁和北魏在邊境發(fā)生沖突,蕭衍讓蕭綜領(lǐng)兵,督率各軍作戰(zhàn)。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,北魏很高興,授予高官厚祿。蕭綜還改名為蕭纘,并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(即斬衰,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)三年。蕭衍聽說后,非常生氣,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,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。后來,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,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。但蕭綜卻不愿意回來。不久,吳淑媛病逝,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,又下詔恢復(fù)蕭綜的封號,給吳淑媛加了謚號為“敬”。這兩次打擊對于蕭衍來說是很大的。建國開始的時候,蕭衍重視儒家思想,還自己親自寫《春秋答問》等書,解答大臣們的疑問,直接倡導(dǎo)了好的學(xué)習(xí)風(fēng)氣。但老年后,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后,蕭衍看破紅塵,從儒家轉(zhuǎn)向了佛家,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,當住持,講解經(jīng)書。

篤信佛教在公元527年,蕭衍親自到了同泰寺,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。還下令改年號為大通。信佛之后,他不近女色,不吃葷,不僅他這樣做,還要求全國效仿:以后祭祀宗廟,不準再用豬牛羊,要用蔬菜代替。他吃素,要神靈也吃素。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、壯年時不一樣。這個命令下達之后,大臣議論紛紛,都反對。最后,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。后來,蕭衍又幾次入寺做和尚,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,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,重用的人也出現(xiàn)了奸臣,造成朝政昏暗。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,亂建佛寺,不聽勸諫,導(dǎo)致后期的政績下降。 公元520年,梁武帝改元普通,這一年被歷史學(xué)家視為南朝梁發(fā)展的分水嶺。在這年開始,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,普通八年(公元527年)三月八日,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,三日后返回,大赦天下,改年號大通;大通三年(公元529年)九月十五日,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“四部無遮大會”,脫下帝袍,換上僧衣,舍身出家,九月十六日講解《涅槃經(jīng)》,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,向“三寶”禱告,請求贖回“皇帝菩薩”,二十七日蕭衍還俗;大同十二年(公元546年)四月十日,蕭衍第三次出家,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;太清元年(公元547年),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,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,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。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,縱容邪惡,郭祖深形容:“都下佛寺五百余所,窮極宏麗。僧尼十余萬,資產(chǎn)豐沃?!?/p>

侯景之亂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,和高歡(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齊)關(guān)系很好,在懷朔六鎮(zhèn)起義失敗后,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,后來又投奔了高歡,高歡很欣賞他,委以重任。侯景為人居心叵測,在高歡死后,他和高歡的兒子高澄不和,高澄想奪他的兵權(quán)。侯景就于太清元年(547)正月?lián)幽?3州投降了西魏,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,于是侯景又請求蕭衍接受他歸順。蕭衍很高興,封河南王,封大將軍,派軍隊接應(yīng)。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,一句話成了讖語:“亂事就要來了?!焙髞恚瑲w順的侯景以誅殺朝中弄權(quán)的朱異為借口,發(fā)動叛亂,最后,圍困都城,本來侯景已經(jīng)元氣大傷,但守城的將領(lǐng)也沒了斗志,開城把侯景放了進來。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,發(fā)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:蕭衍見侯景來,不慌不忙地問道:“你是哪里的人,竟敢作亂,你的妻子、兒女還在北方嗎?”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,竟不知道怎么回答。旁邊的部下替他說:“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,現(xiàn)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。”蕭衍問道:“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?”侯景答道:“千人。”蕭衍問:“攻城時多少?”“十萬。”“現(xiàn)在呢?”“率土之內(nèi),莫非己有?!弊詈?,蕭衍安慰他說:“你有忠心于朝廷,應(yīng)該管束好部下,不要騷擾百姓。”侯景答應(yīng)了。見過蕭衍后,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:“我多年征戰(zhàn)疆場,從沒有膽怯過。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,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?”其實,侯景一是作亂心虛,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(zhàn)場勇將,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,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,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。還有蕭衍信佛后,看清權(quán)勢,他的鎮(zhèn)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。

臺城身亡五月,梁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在臺城,享年八十六歲,葬于修陵(今江蘇丹陽市陵口)。謚為武帝,廟號高祖。